close

  102年新春趴趴走,讓人印象深刻的,便是踏進屏東佳冬的客家聚落。佳客的客家聚落,像是早期電視劇的拍攝場景,有著三合屋、洋樓、大廣場,廣場上有大樹和小漁池,左鄰右舍總愛圍在大樹下泡茶聊天,我帶小人兒們好奇的四處觀望,走在其中,悠閒舒服,即便頂著大太陽,卻一點也沒減少我們的探險樂趣,因為兩旁的屋子,成了我們最佳的遮陽傘,這半天的客家聚落探訪,實在好玩又有趣。

 媽媽快被壓扁了   

從小在漁村長大的我,對客家文化並不熟,幸好爸比是道地的客家人,加上過去曾待過六堆客家文化園區,對客家文化稍有研究的他,成了最佳導覽員,為我們一一介紹說明。 

客家聚落的特色,就是由內往外發展,從上空看會發現房子是一圈一圈地向外蓋,而大部分能住在內圈的,大都是在地望族或著開拓者,再不然就是廟宇,而佳冬的客家聚落,正是三山國王廟、蕭家古厝、洋樓、敬字亭等,整齊地向外拓展,算是六堆中保存的最完善,最能展現早期的客家文化特色。 

我們沿著廣場慢慢走,看到了敬字亭,還誤以為是燒金紙的,爸比說早期客家人大都務農,希望後代子孫能讀書習字,有更好的前途,便設立了敬字亭,居民們不可以任意丟棄留有字墨的紙張,必須整理後拿到敬字亭燒,以祈求後代子孫考取功名,光宗耀祖。我聽著覺得有趣,客家文化果然有其特色,若無人說明大概也難看出不同。 

敬字亭  

走出敬字亭,小人兒們看見一旁的打水泵,吵著要玩,三個人合力地上下擺著木頭,直到水流出來,開心地之餘,居然還說要洗手,看來小人們是想玩水了,爸比只得一個一個抱著洗,免得小人兒們一身全濕。 

小人很愛玩這個    

來到蕭家古厝外,我們評估著要不要進去,看著三位玩著正興頭的小人們,無法確保走進後,他們能安靜地耹聽導覽,也怕好奇心重的他們,會不小心摸壞三級古蹟的物品,於是,我們決定,還是等他們長大點再來探訪好了。 

之後,跟著爸比的腳步,我們在村子裏閒逛,沿著巷子走,看到了早期的蕭家洋樓、張家商樓、楊氏宗祠等三級古蹟;還有詩人創作的詩句、繪畫的創作,在門上、牆上甚至是紗窗上,處處可見,不僅如此,巷弄間還保留著傳統的理髮店、棉被店、醫院等等,原以為只有在影劇中出現的場景畫面,現今全都歷歷在目,讓在巷弄隨意走的我們,有種探險挖寶的樂趣,不僅小人兒覺得好玩,連我們,也覺得意猶未盡。 

早期的房子 

張家商樓

  早期的醫院

楊友登醫院

很古老的棉被店

好有古味的棉被店

門板裝置藝術 

客家詩人的創作

這張三人的表情都很不錯喔

牆上的繪畫創作

YA!感情好的三兄妹

窗台框的壁畫

欣賞紗窗的畫作  

連紗窗也畫上美麗的花朵

曬紅豆

走到一戶門庭前,看到正在曬紅豆,小人兒們忍不住好奇地上前觀看

只是走著走著,小人兒們喊累了,肚子餓了!!爸比便驅車帶我們去品嚐道地的客家料理。在台17線上,靠近佳冬農校附近,有2間店,一家叫阿公店、一家叫阿媽店,店內賣的板條,據品嚐過的人都舉拇指說讚,於是,我們決定選一家來吃吃看。 

這次選了阿媽店,走進店內,迎面而來是料理的廚房,開放式的攤子,讓人親切,老舊的桌椅,有著時光的味道。我們選了張桌子坐了下來,點了湯、乾板條各一碗,坐下來後,我突然發現,那廚房是用灶跟柴火在烹煮,不自覺走近了看,記得小時候阿媽家也是用灶煮,但不知何時,灶拆了,換上現在的瓦斯爐,老闆看我很好奇,大方地說沒關係!你可以進去拍照! 

 佳冬阿媽板條  

 我好奇地問用柴火煮,怎麼控火呢?老板說沒也!我們沒在控火,每天從凌晨開始放柴火煮,一直到關店,中間就是不斷的更換木柴。這傳統灶已是難得一見,我拍了照,想著要好好留存才是。 

用灶煮麵,很有古味

不久,板條上桌了,爸比說佳冬靠海,所以這板條內的肉燥是採用鮪魚做成的,與其他地方的板條不一樣。這時餓壞的小人兒們,吵著要吃了,一人端著一碗,開始吃了起來,姐姐直說好吃,連那挑食的小子,也吃的津津有味,更別說那愛吃的庭妹,沒一會兒,姐姐就說還要一碗,我好奇品嚐了一口,果然湯板條的湯頭風味絕佳,加上用柴火慢煮,那板條Q度適中,再拌上肉燥,實在好吃;乾板條也是,淋上肉燥加上肉片,也是讓人愛不釋手,簡單的料理,是迷人的。就在我們用餐之時,聽到老板跟陸續進來的客人說板條賣完囉!!可見板條的受歡程度.. 

這碗板條超好吃的

 

吃飽喝足了,小人兒們差不多也累了!!雖然還有許多地方沒走到,但有時意猶未盡的旅遊,總讓人懷念不已,會想著"下次一定要再來"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