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人們長大了,旅行的方式也跟著改變了⋯
即便是已經很熟悉的城市,換成雙腳的一步步踏行,仍舊有不同的收穫與體驗。
記得名人魚夫是這樣形容的「在台南,儘管脫去西裝、皮鞋,一件T恤、短褲,再配上一雙合腳的夾腳拖,穿梭在台南小巷中,尋訪美食,這就是台南的生活。」 於是,今年暑假的尾端,踩著最愛的夾腳拖,踏進了文化之都-台南,展開三天二夜的「台南夾腳拖親子之旅」。
<第一天-漫步孔廟商圈>
散步在街道上,走過一條又一條的小巷,欣賞一棟棟的日據時代建築,台灣文學館、消防局、台南市警察局,與周邊的新興商店形成有趣的對比,
甚至有些街道的房子,看著那小小的陽台,舊式的鐵花窗,回憶頓時湧現,那清澀的高中生活,正是在這樣的街景中度過。
隨性亂走,來到著名二手書店「草祭」,小小的書店有著大大的志向,小人們走進其中,也會想找本喜愛書,坐下來細細品讀,只可惜採會員制,
我們無法入內去翻閱其他書籍;一旁是百年老房子「窄門」,光是入口就吸引非常多人駐留拍照,原是不打算停留,卻拗不過小人們的苦苦哀求,於是,我們勇敢地走了進去。
小人長大了吧!!他們已能符合店家的規定-不大聲喧鬧,難得的午後,坐在靠窗的位置,品了杯香醇拿鐵,稍稍領略了文人氣息,雖然…文人是不會穿夾鞋拖坐在這的。
一杯午後的咖啡,稍作休息,提振了精神,出了窄門,慢走在巷弄中,喜歡那種帶點挖寶的感覺,不少特色的商店,走訪其中,會錯以為置身在日本小巷。
小店內擺放著各式文創品,獨立設計、限量商品,爸爸挖到了他喜歡的手機殼,我則買了最愛的帆布包。
近年台南帆布袋在經過轉型後,成了一項具代表性的文創商品,不少老店也因此保留下來,像是合成、廣富號、永盛帆布袋等,除此之外,也有新的設計師加入帆布文創行列,像是la yoo等,台灣設計師自創的品牌,自己設計自己生產,還跟台東的原住民合作,輔導單親媽媽工作,
設計出個性且多用途的帆布包,深受年輕人喜愛。
亂走一通後,我們才知原來這是孔廟商圈,這幾年在商家的有心經營下,已是一個具質感的文創商圈,除了特色店家,一攤攤擺賣的商品,不僅有個人手作特色,連攤位也佈置的極有自己的風格,久久不曾這樣悠閒地走晃著,感覺真好。
<第二天-善化胡寮厝、樹谷生活科學館>
沿著178縣道,來到善化區的胡寮厝,一個平凡的村落,因為一位阿婆的孫女,與幾位年輕人的一起為故鄉的紅磚牆畫上可愛的卡通人物,吸引了人潮,讓原來只有老人與小孩的村落,熱鬧了起來。
熊貓、馬來膜、威熊⋯,腳下踩著夾腳托的小人們,一路開心地尋訪著,我想如果在不破壞原來風貌的的前提下,以簡單、可愛的圖樣來吸引人潮、活絡村落,甚至吸引年輕人回流,是值得讚許的。
探訪的路上,我們經過了火龍果田、蔬菜田、豬舍,還有許多保存完善的三合院,早期農村的面貌,讓小人們好奇不己,看的目不轉睛。
逛了一圈,我們回到村落的大樹下,坐在那乘涼休憩,一時之間,彷佛回到兒時童年景象,大樹底下玩遊戲,小人圍繞著大樹玩躲貓貓遊戲,
單純的玩樂,卻很令人懷念,在過度都市化的台灣,這樣別具風味的小鎮,該是要被好好保存。
逛完了胡寮厝,我們驅車前往附近的樹谷生活科學園區,帶小孩們來去看恐龍囉!!!
樹谷生活科學館,滿值得一探的地方,之前就一直想來,苦於找不到機會,這次台南小旅行,二話不說排上了它,剛好遇上館內近期開展的恐龍展,十足是小孩菜,肯定會開心。
果然,才到門口,看到門口那隻小暴龍的,小子說:「媽咪,你覺得我是不是在做夢?我真的看到暴龍了也!」開心的模樣,表露無遺。
走進生活科學館,按照館內的動線,我們從動物、人類到科學,按照地球的演化,人類的進步,帶著小人們一步一步回顧。當看到46億年前地球誕生以來,橫跨古生代、中生代、新生代古生物骨骼化石,小人們無比好奇,不懂為什麼動物們都只剩下骨頭,好奇的直問,當然,我們也盡量地回答,滿足他們的求知慾,我想著下次或許參加個導覽活動會好一點,這才能讓他們得到完整的答案。
隨後,我們參觀了人類的演進、台灣社會的變化,從農業時期到工業時期,最讓小人喜歡的科學館,從「對地的認識」、「對時間的認識」、「物理之始,什麼是力?」、「化學之始-甚麼是物質?」、「人體探索」、「動力與機械的世界」、「戰爭與科學」、「電、光、磁的發現」等,一些互動性的體驗,讓小人們玩的不亦樂乎。
小小的遊戲區及閱讀室,也是DIY活動的場所,樹谷生活科園館常舉辦一些有趣的活動,有心參加的人,可以至網站先行報名,這次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停留,也就沒有規劃了,不過光是一些玩具、書,小人們也是玩的很開心。
<第三天-偽文青,林百貨 HAYA SHI>
早晨,我們很悠閒地睡到自然醒,不急著出門,先讓小人們在民宿開心地玩著溜滑梯及戶外的小車車,我則慢慢地整理行李,待出門後,先來到百年早餐店-茀立姆品嚐一頓豐盛的早餐。
吃飽喝足後,依舊閒逛在台南市的街頭,來到日前正夯的林百貨,我們決定當個偽文青,踩著夾腳托,跟著人群排隊,一探這曾是帶領台灣走入流行時代的百貨公司。
重新再開幕的林百貨,以台南文創百貨型態新生,彷佛又是新文化時代的啟航者,充滿人文氣息的設計,也保留了過去極具指標的特色。其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那「指針式電梯」,早期台南人稱之為「流籠」,一次只能搭載六位,今日人潮不多,我們也就跟著排隊搭搭看,比起現在新式的電梯,這傳統的「指針式電梯」真的慢許多,也很窄,但若在當年,想必是人人爭先恐後,說什麼也要來體驗一回,身在其中的我們,多少也領略了當時人們的想法。
出了電梯,歷經戰爭的彈痕被完善保留,證實了它歷經的戰亂年代;頂樓上的日式神社是台灣僅存的空中神社,若是遇上夕陽西下,天空上的紅霞與其相互輝映,更是十足難得一見的美景。
一層層往下走,各式極具特色的文創商品吸引著我們的目光,許多極具地方傳統文化的產品,在經過巧思重新包裝後,果然是別具風味,也受到遊客們的青睞,與其說這是間百貨,不如說它也是另一件文創商品,帶領大家再度回味那曾經風華的年代。
這趟台南夾腳拖親子之旅在偽文青的林百貨中畫下了句點,透過一步一步緩慢的旅行,留下回憶是深刻且難以忘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