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3850.jpg

爐上一鍋燒滾了的水,站在爐台前的阿媽,熟練地將魚肉剁碎,再用力耍打後成魚漿,再以紅蔥頭、芹菜未、胡椒、鹽巴混拌,之後,以手掌輕握,擠出圓球,再用湯匙一勺一勺地放進熱水中,沒一會兒,鍋裡浮著一顆顆的魚丸隨著水滾來滾去。那散出的魚香,很是誘人,每每只要聞到味道,我們就自動往廚房鑽去,還等不到魚丸被撈起放涼,便鬧著要吃,疼愛孫子的阿媽,總是沒有拒絕,拿著筷子插起一顆顆的魚丸,滿足我們的口慾。這段兒時回憶,是我最熟悉的「鬼頭刀」料理,是屬於家鄉的味道,如今,鬼頭刀魚丸成了南方澳魚港的特色名產,要想要品嚐,還得排隊才吃的到,那剛煮熟的魚丸滋味,直到現在依舊是我的最愛,偶爾嘴饞,還會商請宜蘭的媽媽寄送。

 

前幾個月,開車往來台九線上,發現了一家餐廳,一間專賣鬼頭刀料理的輕食餐廳,這讓我又再度憶起了兒時的味道,卻一直找不到機會走進品嚐,我好奇這家店究竟賣的是怎樣的鬼頭刀餐點? 

這日,終於有了機會,帶著小孩們走入店內,半開放式廚房,讓客人可以清楚看到凖備餐點的過程。店內整潔、明亮,幾張桌椅的擺設,很是簡單。走清新風格?似乎不只如此,貼在門口的告示中,鼓勵外帶,提供充電、加水等服務,像是旅客休息中心的概念。

IMG_3805.jpg

IMG_3811.jpg

IMG_3848.jpg

在服務人員的解說下,我們點了小漁堡、船堡、煎魚佐香菇烘飯,是我印象中完全不一樣的鬼頭刀料理,以鬼頭刀為主的美式料理,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?我十分好奇。當小漁堡、船堡送上來後,我與小子各自拿起餐點,大口的地咬下,小子說:「這船堡比麥當勞的漢堡好吃,而且吃不出是魚也。」魚排炸的酥脆,淋上韓國水梨烤肉醬,搭配新鮮生菜、番茄,包裹在鬆軟的麵包中,咬下一口,甜甜香脆的滋味,的確讓人停不下口。

IMG_3822.jpg

IMG_3826.jpg

IMG_3831.jpg

瑜姐姐點的煎魚佐香菇烘飯,源自台東的好米,再吸飽湯汁後,散著淡淡香菇味,魚也煎的香脆,搭配起來口感清爽而不膩。整體的餐點很是可囗,孩子們極為讃賞。

 

IMG_3844.jpg

 再來上一袋補血檸檬汁,這檸檬汁,以有機檸檬榨汁,再以伴入台東出產的蜂蜜,微酸微甜,適合熱熱的天氣,小孩們拿著邊喝邊笑稱自己是吸血鬼,正在補充能量,清涼又好玩,我想這應該也是為外帶者而設計的產品。

 

IMG_3816.jpg

IMG_3836.jpg

店內架上擺放著在地小農的產品,有蔬果、米、蜂蜜、自製XO醬等,這些產品也是店內使用的食材之一,透過餐點的結合實際呈現給客人品嚐,若吃了喜愛,便可直接購買回家,店員還會詳細說明使用方式,就推廣台東小農產品來說,我喜愛這樣富創意且實際的行銷方式。

 

IMG_3802.jpg

IMG_3804.jpg

IMG_3809.jpg

這家好漁日的老闆廖志盛,原為土生土長的台北人,偶然機會來台東遊玩後,便深深地愛上台東這片土地,因而移居台東,並開了一家名為「愛上台東」的義式餐廳。今年2月,廖志盛與員工前往成功新港旅遊時,看到滿滿的鬼頭刀料理,心想開一間專屬鬼頭刀的餐廳應該也不錯。之後,團隊共同合作,尋訪了鬼頭刀的資料,了解鬼頭刀是屬洄遊性魚類,便依照它的屬地來進行料理研發。例如冬天的季節,鬼頭刀在台灣海域洄游,便端出台灣特色料理;若在秘魯等南美洲時,就端出南美洲風味料理,又是一項有趣又富創意的想法,不是嗎?而這也是店名「Today」的由來。

IMG_3847.jpg

 除了料理,店內的空間也是員工透過網路的力量自主設計,再共同打造而成,對老闆而言,這家店不是屬於一個人的店,而是一群年輕人實現夢想的平台,員工不只是員工,也是經營者,透過彼此腦力激盪,他們創出新的經營模式,跳脫傳統餐廳經營方式,期待打造全自助式的休息站點,為單車或自助的旅行團體服務,也希望就此開啟台東餐飲業的另一個里程碑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eggy 的頭像
    peggy

    一家人在台東的生活點滴

    pe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